《印光法師嘉言錄》諭在家善信
誡居塵學道 1
复鄧伯誠居士書二
念佛固貴專一。然居士上有父母,下有妻室。分外營謀,妄希富樂,實所不應。至於分內所當為者,亦須勉力為之。非必屏棄一切,方為修行也。若屏棄一切,能不缺父母妻室之養則可,否則便與孝道相背。雖曰修行,實違佛教,是又不可不知也。又須以淨土法門利益勸父母,令其念佛求生西方。若能信受奉行,臨命終時,定得往生。一得往生,直下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高預海會,親炙彌陀,直至成佛而後已。世間之孝,孰能與此等者。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,令彼各各父母,皆得往生。則化功歸己,而親與自己之蓮品,更當高增位次矣。詩云,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。欲孝其親者,宜深思而力行之。
註釋 | 如誠法師
【不匱】不竭;不缺乏。 《詩·大雅·既醉》:“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。”錫:同“賜”,給予。意謂,孝子的孝心沒有窮盡,永遠可以影響同類。
譯文 | 圓濤法師:
念佛,最要緊的固然是專一。可是作為居士上有父母,下有妻室。分外營謀,妄想希求富樂,實在是不應該的。至於為人子,為人夫,為人父所應盡的職責,應當努力去做。並不是非要把一切都拋棄掉才算是修行。如果想要摒棄一切,也要能夠保證父母妻室的生活所需,否則就與孝道違背了。如果這樣做,看似在修行,其實是與佛教相違背的,這一點不可不知道。同時又要以修淨土法門所能得到的利益來規勸父母,使他們也能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如果他們能相信接受並且遵照實行,那麼到臨命終時一定能夠往生西方,超凡入聖,了脫生死,高預海會,親耳聆聽彌陀的教誨,直至成佛。世間什麼樣的孝能與這樣的孝相提並論呢?如果再能把這個道理全部告知周圍的朋友,使他們的父母最後也都能夠往生,那麼這也是在增加自己的功德,而親人與自己的蓮品,應當高增位次啊。 《詩》中說:“孝順的子孫層出不窮,上天會賜福給孝順的人。”如果你想孝順自己的雙親,就應該深思並且去努力實踐。